当前位置:

从南基一到伊万再到徐正源,整个中国足球都上了一堂合同课

来源:天天直播

关于徐正源与成都蓉城俱乐部的合同问题,因媒体不断曝料,话题已经变得愈发火爆。最新的动向是,某知名媒体人徐姓人士呼吁,“成都球迷应该与俱乐部站在同一阵线”,并且带着讽刺意味地提到某俱乐部与某主帅,表示:“别像山东那样,招来个吸血鬼,把俱乐部的血吸干了。”这一言论,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。

个人认为,徐正源团队的年薪究竟是之前传闻的1000多万、2000多万,还是徐媒体人所说的4000多万,这些数字并不重要。真正值得关注的是,这件事本身再次为中超俱乐部,甚至整个中国足球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警示。回顾过去,当河南俱乐部计划与南基一解约时,就曾有媒体报道,合同中涉及的“7轮不胜即解职”条款并不受国际足联的保护。类似情况在18强赛期间,伊万被传出有解约风波时再次上演,且面临着与南基一相似的问题。后来,崔康熙的情况也是如此。

这表明,无论是“7轮不胜”还是“每两轮进行考核”的合同条款,所有将成绩不佳作为解雇教练依据的做法,根本无法获得国际足联的支持。除非俱乐部或足协愿意支付违约金,否则教练有权起诉,最终俱乐部必败无疑。据说,足协与伊万的合同中,还出现了“争议交由中国当地法院仲裁”之类的条款,然而这种安排在国际足联眼里同样无效。

根据现有的信息,徐正源与这三位教练的情况略有不同。首先,蓉城目前在联赛中排名第三,成绩并不差;其次,俱乐部目前并没有关于换帅的传闻,有消息称俱乐部只是收回了某些引援权。至于是否续约(现合同将在年底到期)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。换句话说,当前的局面并非俱乐部本意,而更像是某些外部力量故意放出的风声。

这些鲜活的案例,确实给所有职业俱乐部乃至整个中国足球敲响了警钟:在与教练(包括本土教练)签订合同时,必须更加小心谨慎,避免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埋下隐患。当前,中超俱乐部与主教练签订的合同,通常是一签两年甚至三年(据说蓉城与徐正源的合同是进亚冠后自动续约三年,如果属实,这就更值得深思)。这样的做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。除非俱乐部财力雄厚,能随时支付高额的违约金,否则一旦成绩下滑或双方出现矛盾,最后承担后果的往往是俱乐部。

我个人认为,最理想的合同年限应为一年一签,或者根据阶段性任务来设定。例如,足协当初与伊万的合同应该只签半年,直到36强赛结束。根据国足的表现,伊万显然不太可能继续带队征战18强赛。

或许有人会质疑,这样的合同方式可能会让俱乐部难以吸引到有能力的教练,特别是洋教练。但事实上,很多俱乐部一开始就降低了身段,最终只能自己吃亏。以伊万为例,刚刚从阿曼国家队下课时,他的执教水平备受认可,但他的首场比赛却是以2-2战平新加坡,明显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经验。在随后的主场对泰国比赛中,球队一度0-1落后,直到第78分钟才追平,这也足以证明他的执教能力。然而,那个臭名昭著的菱形中场阵型,成为了中国球迷一度痛苦的回忆,这种固执的战术思路,连世界足坛都鲜见有如此坚持的主教练。

除了合同期限,俱乐部在一些关键决策上的权力也应适当收紧。例如引援权、资金发放等方面,俱乐部应坚持原则,不轻易让步。必须认识到,真正高水平且价廉的洋教练,不会随便出现在中超。对于原则问题的松动,只会给自己埋下坑,而最终跳下去的,往往只有俱乐部自己。

不过,话说回来,申花刚刚与斯卢茨基续约了两年,合同一直持续到2027年底。这种情况就有些复杂了。也许是俱乐部有足够的底气,也可能是他们充满信心。但考虑到如此多的教训,依然选择“铤而走险”,这种决策就让人难以理解。即使是夫妻关系再好,也难保没有“危机时刻”的分崩离析,更何况是一名外籍教练?现在的好,并不代表未来也会一直顺利。

因此,关于合同的处理,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,毕竟这关乎到俱乐部的未来和稳定。

标签正源  1  足球  伊万  教练  中国  情况  南基一  合同  亚冠  消息资讯  国际足联  徐正源  俱乐部